刘小乐:中国也有自研创新 不再拿国外过期药来做

  刘小乐,担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与计算生物学系的终身正教授、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功能性癌症表观遗传组学中心主任 , 和同济大学生物信息学系教授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她是谁】

  刘小乐,担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与计算生物学系的终身正教授、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功能性癌症表观遗传组学中心主任 , 和同济大学生物信息学系教授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至今,她教授的学生中已有15个博士或博后在知名大学任教。

  【精彩言论】

  1、我们觉得在未来几十年里由高通量数据生成和大数据挖掘合在一起,真正对于精准医疗非常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给人个性化的医疗方案,我觉得在癌症里会有很大的发展。

  2、癌症治疗我们知道有化疗放疗,现在有很多靶向药物治疗,还有免疫治疗方法。这三方面的药都是互补的,如果能够针对每一个病人肿瘤特异性的情况,找到最好的复方疗法,对病人真正起到治疗作用,是我们现在正要做的。

  3、我相信,在中国和美国各大药厂都非常努力。不像早年大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现在更多是根据癌症里的变异来决定,哪怕这个人得了脑癌,那个人得了肝癌,但如果是同一种变异,也许就可以使用同一种办法治疗。

  4、我们并不能说治愈所有癌症,但我相信在现在年轻人的有生之年,大部分癌症是可以得到治疗的,也有治疗的。

  5、这些年国内不管是在效率还是创新上真的不比美国差。早些年时候的药企都是做一个和美国一样的药,或是把那边已经过期了的药拿回来做,但这些年中国也有自己研发出来的新药,前景还是很好的。

刘小乐:中国也有自研创新 不再拿国外过期药来做

  【正文】

  在刘小乐专访前,网易科技专访间正在采访康奈尔大学教授赖东。刘小乐一直在侧面静静的听着,留意着过会儿自己应该注意什么。在她上台之前,与主持人讨论了很久到底应该探讨哪些话题,以至于直播时间都错过了。

  刘小乐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通过整合全基因组ChIP-chip/Seq、核小体定位、组蛋白修饰、基因表达谱、基因组序列等数据,构建计算和统计模型来发现转录与表观遗传在癌症系统中的调控机制。听上去可能过于晦涩难懂,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刘小乐研究的所有人都谈“癌”色变的癌症。

  刘小乐研究的方向是通过生物信息大数据挖掘和高通量组学技术来研究基因调控机制和癌症精准医疗。目前为止,刘小乐已经开发了一些被广泛应用和引用的算法寻找转录因子基序 ;她与同事们发表了第一个高通量人类核小体分布图谱;而且对癌症以及代谢疾病的核受体调控的认识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刘小乐还热衷于教学,至今,她教授的学生中已有15个博士或博后在知名大学任教。

  对于她的主要科学成就,刘小乐曾很谦虚的表示:很多科学发现并非可以预期,更多的是意外惊喜。实际上,翻看刘小乐的经历,就会知道刘小乐的成功更多的是“有备而来”。

  小学五年级便对生物世界产生了兴趣,并将生物学家梦想植根心中。之后,顺利考上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遗传学,积累了生物科学的经验。而后又机缘巧合的修学了计算机科学,成为少有的拥有计算机与生物学双学位背景的学生。“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医学问题,我当时感觉上帝专为我开启了一扇门,激动又兴奋。”刘小乐曾这样表示。

  目前,刘小乐正在通过将高通量数据生成和大数据挖掘,做精准医疗,真正的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尤其在癌症方面。

  刘小乐表示目前癌症治疗主要有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还有免疫治疗方法。刘小乐认为这三方面的治疗都是互补,目前正在针对每一个病人肿瘤特异性的情况,找到最好的复方疗法,对病人真正起到治疗作用。

  对于大家都好奇的何时能够不再谈癌色变,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刘小乐解释道,目前人类对癌症的研究正在突飞猛进,而且已经有了相关延缓治疗的方法。她相信,年轻人的有生之年,大部分癌症是可以得到治疗的,也有治疗的。

  对于我国医疗方面的研究,刘小乐表示中国不再像之前只是仿照美国做一个一样的药,甚至直接将过期了的药拿回来做,而是有了自己的研发创新,前景非常好。

热门文章HOT NEWS
网址导航>>
中文科技资讯 科技魔方 高科技网 财经资讯网 汽车点讯 中国财经消费网 高端金融网 祥房网 中国新闻热线 家电资讯网 财经快讯网 中国财经热线网